重現當代森林意象:專訪「龜山植藝實驗所」室內設計師—張育睿 Ray
- 開發 立陽
- 2024年11月29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3月14日
「龜山植藝實驗所」是一個結合生活選物、品飲體驗與深度展覽空間,原為名人故居、幼稚園、餐廳,三棵超過三十年的老松樹常駐於此,代表場域「扎根」的生活態度。結合藝術與體驗,當地居民及訪客駐足於此,共同編織老屋的新舊故事。「龜山植藝實驗所」的建築設計師 Ray 為合風蒼飛設計主理人,專注於建築、室內及景觀設計,常使用自然素材以創造極簡的美感,獲獎經驗包括 2024 ADA 新銳建築獎及第 17 屆台灣室內設計金獎、德國紅點獎 Best of the Best 、日本 Good Design 設計大賞等。Ray 深耕這塊不斷移入新人口、充滿多元家庭型態與新生活主張的地域,在打造龜山植藝實驗所的過程中,又發生了什麼深刻的故事呢?

回顧最初,Ray 在構思植藝所便渴望探討如何讓空間能真實地反映出山林意境,他提出了「植物再現」的概念,將當地特有的植被如矮蕨等植物成為實驗所的主角,賦予空間「回歸自然」的體驗。龜山植藝實驗所的步道也是設計中的一大亮點,以蜿蜒如霧的姿態穿插其間,為訪客帶來仿若置身於山間小徑的獨特體驗。這條步道不僅強調了「山城」的連結,也呈現出 Ray 對細節的極致追求。
此外,實驗所內也重新打造了原老房內的廢棄泳池,以一個彷彿「輕輕安放」的姿態,映襯著山林景色,為空間增添了一抹水的靜謐。「我們在泳池內的咖啡廳上方採用了浪板設計,模擬起伏的山巒,讓建築與山景相互呼應。」木造檐廊的應用則使得建築更具溫度與親和力,帶給人一種溫馨自然的感受。龜山植藝實驗所透過這些設計亮點,營造出一種既前衛又貼近自然的氛圍,讓訪客在探索中不僅能體驗建築的巧思,更能深刻感受山城生活的美好。
「這片區域早年是竹林與水蛙交錯之地,記憶中的鯉魚池和小龍蝦,更是童年時光的玩伴。」Ray 以此作為靈感,期望這樣的設計能讓居住者更好地連結自然,並延續這座山城的文化記憶。林口具備所有山城的特質,不僅體現在霧濛濛的風景中,更是與在地人特有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,透過設計,希望讓新一代居民也能感受到林口豐富的生態與歷史,並以聚落為概念帶來更深層的社群連結。
除了自然與人文的結合之外,Ray 更注重如何透過設計講述品牌故事。回憶起他與立陽開發負責人 Sunny 的合作起點,「我們的合作始於 Sunny 的總部辦公室設計案,當時立陽甚至還沒有正式推出品牌。」


「立陽開發的家族來自一個非常務實的背景,他們曾從事磚瓦的製作,這樣的實際經驗塑造了他們的品牌基礎。」Ray 描述道,這種務實的精神融入了每個設計案,從早期的拆除後重建,到新的接待中心設計,無不展現出一個腳踏實地且充滿工業美學的品牌形象。「我們的目標是讓每個人走進接待中心時,不單只是進入一個房地產展示空間,而是能感受到這個品牌的歷史與故事,很多人經過時會誤以為這裡是咖啡廳或餐廳,這其實正是我們的設計用意,我們希望這個空間不再僅僅是一個單調的展示場,而是與人們生活產生互動的場所。」
Ray 形容,與立陽開發的合作不僅是設計空間,更是為品牌賦予深刻的文化意義與歷史傳承,「每個設計案都能從當地環境與人文背景中汲取靈感,從而創造出具有在地性和永續性的空間經驗。」這種腳踏實地的扎實感來自立陽的家族背景,並透過 Ray 的雙手得以被好好闡述。「不忘本」的精神也許在這個世代顯得奢侈,但就是因為奢侈,更是值得被好好珍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