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紅土地上的藝術實踐者

  • 作家相片: 開發 立陽
    開發 立陽
  • 2024年10月22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已更新:3月14日


清晨,當第一縷陽光灑落在林口台地時,紅土便開始呼吸。微風拂過,帶來泥土的芬芳,彷彿在訴說著世代相傳的故事。這裡的每一粒沙,每一塊磚,都承載著立陽開發家族八代人的智慧與汗水。


走進林口的磚窯,時光仿佛倒流。眼前的場景,宛如一幅跨越時空的家族畫卷:煙囪直指蒼穹,窯爐如巨獸蟄伏。工匠們的身影在煙霧中若隱若現,他們的手法,是立陽開發家族代代相傳的無聲詩篇。





紅土地上的藝術實踐者|

林口的紅土,宛如時間在大地上揮灑的丹青。這片紅褐色的土地不僅是地質的奇蹟,更是文化與產業交織的豐饒畫布。
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林口的紅土孕育了獨特的燒窯文化。這種富含氧化鐵的土壤,以其高黏性和耐火性,成就了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夢想。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,煙囪林立,窯火通明,磚瓦產業如火如荼,譜寫林口的產業詩篇。


隨著時代的進步,立陽開發的現代化建設與傳統文化在此交匯、注入新的能量:

傳承與創新

永續與和諧

藝術與生活

在現代建築中巧妙融入紅土文化的靈魂,創造出獨特的林口風格。

以對環境的尊重,譜寫人與自然共生的詩篇,打造綠色宜居的生活空間。

將每一磚每一瓦轉化為生活的藝術品,讓日常充滿美學體驗。

在立陽的藍圖中,每一棟建築都是對歷史的致敬,每一個社區都是對生活的嚮往。





從燒窯的煙火氣到現代化的新氣象,林口的發展印證了一個永恆的真理:傳統與現代和諧共存,工業底蘊與現代生活相互輝映,讓每一寸紅土都綻放出新的生機。



燒瓦:宛如時間在大地上揮灑的丹青|

燒瓦的過程,是一場與火的對話,也是立陽開發與這片土地的深厚對話。高溫淬煉下,紅土漸漸褪去它的柔軟,化作堅韌的磚瓦。這 metamorphosis 不僅是物理變化,更像是一種生命的昇華,象徵著家族事業的演變與成長。每一塊磚,都是立陽開發與這片土地共同譜寫的樂章。


林口的燒瓦歷史,可以追溯到清朝,恰與立陽開發的家族史相輝映。那時,家族先祖發現這裡的紅土特質優良,適合製作磚瓦。隨著時間推移,林口成為北台灣重要的磚瓦產地,而立陽開發也從製炭起步,逐步發展到燒瓦、燒磚事業。每一座磚窯,都是一部活的歷史書,訴說著台灣工業化的進程,也見證了立陽開發家族的成長與蛻變。



如今,當我們漫步在林口的紅土地上,腳下是歷史的重量,頭頂是未來的天空。舊時磚窯的煙囪不再冒煙,但那股溫度仍在。它存在於每一棟老房子的牆壁中,每一條古老街道的鋪面上,更流淌在立陽開發這個家族企業的血脈中。


林口的燒瓦故事,不僅是一段工藝史,更是立陽開發家族與這片土地共同吟唱的生命詩篇。從製炭到燒瓦,再到燒磚,直至今日的多元發展,立陽開發的歷程彷彿是一部微縮版的台灣產業史。它提醒著我們,在這快速變遷的世界裡,依然有一些東西,如紅土一般,深深紮根,歷久彌新。



燒磚:宛如時間在大地上揮灑的丹青|

夕陽如丹,金光灑落在一片片紅磚之上,彷彿為每一塊都披上了一層溫暖的薄紗。這些經歷過千度淬煉的磚,以一抹深沉的紅,在柔和的暮色中散發著內斂的光芒。它們靜靜地訴說著白日裡的勞作,卻在這一刻顯得格外溫柔,將一天的喧囂與繁忙悄悄封存在每一道細膩的紋理裡。


林口紅磚,不再只是單純的建材。它們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和意義:在建築師與設計師的手中成為創作的媒介,展現獨特的在地美學,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樑。每一塊磚的成型,是對工藝精神的詮釋,也向世人展示著林口獨有的文化底蘊。






立陽開發的家族史所承載的,是扎根於林口紅土的八代技藝,更是一場與林口紅土的對話。這片土地孕育了獨特的紅土,而紅土又滋養了世代的匠人。這裡,紙灰不再是廢棄物,而是珍貴的原料。它們與黏土拌合,經歷塑形與乾燥,當火焰升騰,它們在850至900度中重生。1至2天的耐心等待,換來的是堅不可摧的建築之基。這些紅磚不僅紅得熾熱,更蘊含著對土地的承諾,讓古老的工藝在當代煥發新生。 


林口的紅磚文化,如同那些曾在窯爐中燃燒的火焰,雖然煤灰形態已變,溫度卻從未消散。它融入了這片土地的血脈,刻印成為林口獨特的文化基因。每一塊紅磚都是一個故事的載體,訴說著關於土地、關於世代的延續。




將台灣曾經璀璨赭紅的一個時代,放入當代設計,會是什麼模樣?

回顧家族史,立陽團隊與林口的淵源已延續八代。從地方仕紳到沒落,再以林口當地的相思木製炭邁開第一步,輾轉發展成燒瓦,最終成為充滿地域象徵的紅磚事業,而一傳承就是八個世代。記憶足以成為養分,「務實」成為家族的基因,腳踏實地尋找林口的地域樣態。台灣傳統工廠的工藝產物,透過轉譯與再造,也能使其成為富有土地情懷的在地美學。






八代人的堅持與創新,讓立陽開發不僅傳承了先輩的智慧,更將這份對土地的情懷轉化為現代企業的動力。今天的立陽開發,依然如同林口的紅土,堅實厚重,又充滿生機,繼續譜寫著這片土地上的新篇章。


儘管隨著時代變遷,產業已有所推移改變,但經梳理其時空脈絡,技藝得以透過不同的形式傳承,融入土地、工藝與代代相傳的地方社群,賦予新的生命。


註:協福窯業擁有煤灰再利用技術燒製紅磚,進行可資源化廢棄物篩選,利用紙板與紙張製造業於燃煤鍋爐產生之飛灰,取代部分黏土原料,將飛灰以一定比例與一般土及煙煤進行拌合後進入製磚機、疊坏機,並堆疊於台車後乾燥1~2天,再以850~900℃進行燒成,燒成後即為紅磚產品。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