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口怪怪屋再生為「侘壹」:從童年探險樂園到光影告別派對的城市蛻變
- 開發 立陽
- 6月7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曾是孩子探險樂園的新北市「林口怪怪屋」,其特殊荒屋氛圍不僅成為知名歌手 MV《燃燒》取景地,吸引無數人朝聖打卡,更重要的是,即便蕭條,依然乘載著當地人的共同記憶。時光荏苒,在立陽開發購入後,這座曾被遺忘的建築,在新生為「侘壹」之前,選擇以一場盛大告別派對,向林口的過往致敬、向未來致意。

林口孩子記憶中的探險樂園,宛如閃電的怪怪屋建築
林口曾經矗立著一棟因特殊外型而被稱為「林口閃電屋」或「林口怪怪屋」的大樓,這棟建築物因其折曲造型宛如閃電般,吸引大眾目光。然而,大樓落成以來從未正式使用,長達二十多年成為荒廢建築,甚至成為治安死角,許多都市傳說更是縈繞不散。
最初,「林口怪怪屋」於 1995 年由建商投資作為私人招待所,然而在 1997 年受金融風暴影響,開發公司資金鏈斷裂,最終捲款潛逃,導致建案停擺,演變成爛尾樓,原本應該華美之地,卻從此成為林口人口中的怪怪屋。
當時林口還是發展中的小城市,人口僅約兩、三萬人,這棟荒廢大樓成為當地小朋友探險與大冒險的樂園。隨時間推移,建築不只是傳說發源地,無形間也深深影響地方發展。

設計師張育睿(Ray)以「破窗理論」與「機構化」描述怪怪屋整體區域的影響力不容小覷,「當一個人口較少的區域開始出現廢棄與損壞的情況,如一扇窗戶破掉,其他窗戶沒多久就會跟著破掉,社區裡的生活、行為與軟硬體素質都會跟著走下坡。」
林口怪怪屋正是這樣的例子,其巨大量體與荒廢狀態,使附近社區店家開開關關,生活氛圍清冷,讓人不願久留。
即便如此,林口怪怪屋仍是許多「原林口人」珍貴的回憶與存在,包括立陽開發董事長王韋翰(Sunny)兒時也曾和朋友一起進去大冒險,面對這樣一座充滿歷史與話題性的建築,他攜手 SOAR Design 合風蒼飛設計及張育睿建築師事務所合作,取得怪怪屋基地後,共同探索嶄新價值與潛力,以充滿溫度與質感的作為,致力扭轉土地既有印象,為林口帶來正向發展。

林口怪怪屋的告別與新生派對
立陽開發董事長王韋翰(Sunny)分享:「一般人取得怪怪屋,若非身為林口人,通常會選擇直接拆除就好,但是我一直在思考,如何讓怪怪屋和地方好好說再見?即便狀態頹敗,對當地人來說,始終是充滿故事與情感的建築,不該泯滅掉這段故事,而是大方地、好好地說出來。」

不急著讓挖土機進場,反而攜手擅長運用新媒體科技力量,重構空間感官體驗的天衍互動團隊,舉行一場歡迎眾人探險的「閃電・蛻變—光影音樂派對」。團隊以毛毛蟲羽化為蝴蝶的概念,定調「蛻變」主題,延伸出光影音樂派對、整點光雕秀、戶外展覽與美味飲食等系列活動。
當夜幕降臨,原本沉睡的廢墟被喚醒,搖身一變為巨大立體畫布,塗鴉藝術與光雕投影完美融合,帶來令人驚艷的視覺盛宴。這不僅僅是一場 Farewell Party,更是蛻變儀式,象徵廢墟歷史與未來發展之間的優雅銜接,吸引近兩千名民眾入場參與,建築外圍更有上千名民眾一起共襄盛舉。

從最初便參與其中的設計師張育睿(Ray)也分享:「老一輩房地產只把一切視為商品,但是在正式開發之前,Sunny 就以在地林口人的身份與怪怪屋一起長大,他一開始就在思考能為街區做什麼,希望鄭重地保存建築與當地居民之間的情感連結。」
這份尊重地方的思維,在當代顯得格外珍貴。林口閃電屋雖然在物理形態上消失,但它所承載的重量,正如蝴蝶般展翅高飛,承續與重生,這或許就是最美的城市蛻變。

「立陽開發接待中心」
▸ 地址|新北市林口區文化三路一段 621 之 1 號 2 樓



